央广网北京12月20日消息(记者刘倩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在能源领域,持续推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是壮大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近年来,我国新能源产业乘势而上,跑出发展“加速度”。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主办的“‘向新而行’报时中国经济2025”主题活动12月19日举办新能源专场活动。本场活动以“新潮澎湃 能聚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畅所欲言,为新能源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在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我国的新能源浪潮正在加速崛起。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我国的光伏组件产量已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5.2%,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在第一位。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技术发展是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史玉波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的勃勃生机和累累硕果是推动我们共同进步的最大底气。中国能源转型对全球能源转型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截至2024年7月底,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合计达到了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了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这些成就为新能源行业继续努力奋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必胜的信心和攻坚克难的勇气。”
“报时中国经济2025”新能源专场活动成功举办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峥嵘之路。今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第一次突破1000万辆,我国也成为了全球第一个达到这一目标的国家;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化、市场化的基础上,迈入了规模化、全球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在活动现场,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与交通电动化专家欧阳明高从专业的角度,描绘了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欧阳明高说:“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变革分成了上、中、下三场——电动化、智能化、低碳化。目前,电动化处于爆发阶段,即将到来的阶段是整车智能化的爆发。这个阶段会来得比电动化更快、更猛,而且竞争会更激烈。目前,新能源汽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新能源汽车是中国产业创新的名片,引领了全球汽车技术的变革。”
科技创新可以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除了风电、光伏等赛道之外,还有一些新的赛道已经开启。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介绍的这条新赛道——空间太阳能,让人“脑洞大开”。
说起太阳能,大家都很熟悉,那什么是空间太阳能呢?丁建宁告诉记者,在极端天气越来越频繁发生的当下,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遇到了一些困难。而空间太阳能电站指的是在空间进行大规模太阳能收集并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空间或地面,供用户使用的空间电力系统。它不受天气、昼夜的影响,能够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空间太阳能电站作为服务于能源领域的重大航天能源设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开发太空经济新领域方面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目前,围绕空间太阳能电站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们国家也有自己提出的方案。总而言之,规模化、可扩大是未来空间太阳能电站的主要方向。”丁建宁表示。
部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处理。